家庭背景
我小時候家裡是開飯店的,二、三樓是客房,一樓的四分之一是商店,四分之三是餐館。在那時候家境算很不錯的,所以才有機會去讀書。但是因為抗戰的緣故,也沒辦法好好唸書了,在那時候,抗戰沒波及的只剩下貴州、雲南、四川幾個地方,像廣西就幾乎全部完了。貴州還算不錯,敵人還沒有到那地方,但我們還是向四川的方向疏散。我記得在疏散的時候,我還挑了最重要的東西走,也差不多挑了20公斤左右呢!
從軍經歷
那是高中一年級時候的事。報效國家的話還能有點希望,但如果是留在家裡,國破了怎麼還會有家?所以就響應國家「一寸山河一滴血,十萬青年
十萬軍」的號召。當時上學才剛開始三、四個月,大家決定一起投筆從戎,那是民國33年,我們班級一共32個人,大家都說好了,要去就一起去,不去
就都不去。我們有5個人的年齡還不到18歲,我是其中一個,當時才16歲。後來我們跟政府說,如果不要年齡小的,那剩下的年齡滿18歲的人也都不會
去,因此我們32個人都從軍去了,那時年紀輕,什麼也抵擋不住大家那股報效國家的勇氣,因為我們看到日本軍人對待我們同胞的殘忍情景,激起了大
家的憤恨。當時日本人的惡行不但引起了公憤,更堅定我們投筆從戎的決。
我們是屬於青年軍,算是新軍,從軍之後我們經過很多的訓練,像是駕戰車、射擊的訓練,開始訓練的時候是在貴陽,後來移到了雲南,訓練完成以後就準備打仗。從民國33年到38年這5年的時間,我打過很多場戰役,我們先在湖南的芷江,後來轉移到長沙、漢口,再到江蘇的徐州。那時候我們單位的戰技很好,所以就把我們單位分散,希
望用我們的戰技去教導其他不瞭解的人。到民國35年底的時候,我們從徐
州調赴山東青島,大約四、五個月之後,中共就從山東萊陽、水溝頭向青島攻擊。我們就在靈山、馬山、水溝頭一帶打了9次仗。剛開始打的時候我們也很緊張,但第二次以後大家就很鎮靜了。我們把靈山、馬山之敵殲滅後,向水溝頭掃蕩時,敵方潰不成軍,在友軍協同下,我們返回基地。之後再從青島到湖北漢口,接著到河南駐馬店、河南的上菜、確山、遂平,還有安徽的南坪,最後因徐蚌會戰被困雙堆集,當時戰況非常激烈,我們在雙堆集被包圍了21個晝夜,天天出擊,當時戰車上的乘員(含預備乘員)、補給、炊事
人員都傷亡慘重。之後在民國3 8年2月8號坐船到基隆登陸,行軍到新竹,也就是現在憲兵隊的位置。在那裡差不多住了兩天,再坐火車到后里,又在后里待了三個多個月。
古寧頭戰役
民國38年7月份,我們奉命去金門,馬上準備要戰鬥,我們一邊偵察地形,一邊訓練新兵,慢慢的把戰技養成,後來就在金門打了漂亮一仗。因為
我們有過去那些戰役的痛苦經驗,加上戰技也不錯,所以我們才在金門打了勝仗。如果沒有打贏這場戰爭的話,整個情勢就慘了,中共要是拿下金
門,馬上就進攻澎湖,接著就會到臺灣本島,那就不會有現在的臺灣了。
那時戰爭開始的時候是24號晚上,我負責10到12點的帶班,所謂帶班就是班長巡邏的意思。那時我們的戰車就停在沙美後面稍有一點高度的地方。
當天晚上11點30分,我們聽見有三發砲彈從大嶝打過來,越過我們駐地在太武山腳爆炸,當時大家都在睡覺,但是在那幾天我們已經瞭解到最近的狀況
非常緊張,每個人都有心理準備。砲彈一打過來的時候,我心裡就想:戰爭開始了!因為這種情況我們碰到太多了。他們砲彈打過來有兩個作用,一是
指揮登陸部隊的方向,第二是確定攻擊開始的時間。當時我迅速跑回去跟值星官沐巨樑報告,他是軍官的帶班,我是士官的帶班,我說:「現在有狀況發生,您趕快去向連長報告。」我則跑回去停車場,跟士兵說槍彈要準備上
膛,先裝上去但不要拉拉柄。我說:「你們特別注意到,現在是敵人登陸的時候,可能很短的時間就會到我們這邊,要特別小心。」同時
我也上了戰車,後來全連都上車了,當時已經夜裡12點多了。當時我聽到連長的無線電中傳來,戰3連的排長楊展說:「他們排裡有一輛戰車在24號演習時,陷在沙地裡動彈不得,但是戰車前面現在大概有兩、三百名共軍在攻擊,他正在用最大的火力來阻擊。」其實他那部戰車真的發揮了阻擊效果,不然中共部隊一定從缺口上來,只要到了公路,很快就可以上太武山,如果上了太武山,我們的部隊再多、再好、再精良,也沒辦法解決。我們聽到楊展排長的消息以後,全連都完成備戰,就等待營部下達命令,馬上出擊。那時全連只有7輛戰車在沙美。當時我們跟步兵聯絡不上,到拂曉的時候,我們就到瓊林待命,結果找不到步兵,也找不到指揮部。此時連長下令大家跟著他走,我開的戰車在隊伍中間,前面有兩台戰車,後面也有兩台戰車,連長在我戰車上。在任何作戰位置中,連長的戰車都是在中間的,我們就這樣慢慢地向壠口、東西一點紅的方向推進。到達壠口台地時,我們就看到楊展的戰車了,他們那台戰車的位置,正好堵住那個缺口。我們從他的左側上去,一上去之後發現很多共軍,我們就開始射擊,那時候不需要連長下命令,看到人就射擊,除了射擊之外,有些共軍躲在槍砲射擊的死角,我們就開戰車壓,我自己也開著戰車壓,一壓就壓了幾十個人。我們還使用榴散彈來攻擊,一個榴散彈裡頭有120粒鋼珠,出砲口後會在20至50公尺內爆炸,爆炸時像鋼珠灑出去一樣,威力很大。因為砲的壓力很大,那120發鋼珠爆炸就像120發子彈一樣,把共軍打得落花流水,很快地在半小時後就風平浪靜,什麼聲音都聽不到。後來我們用車上的擴講機喊話,叫他們出來投降,結果這一喊,好多人跑出來投降,就這樣把楊展戰車正面的共軍都清掉了。
再繼續往前推進到了海灘,看到那些共軍的船,看了就很生氣,我們每輛戰車分配幾條船,用3到5發子彈打船底,這下共軍就跑不掉了。打完船
隻後,又在海灘的壕溝看到不少的共軍,我們用潛望鏡一看,發現好多人呀,只是我們潛望鏡才一轉過去,這些人就把槍從壕溝中甩出來,甩得好高、好遠,表示他們要投降,我們也就不繼續射擊,後來步兵很快就跑過來接收俘虜。上午約9點半,向古寧頭方向前進時,看到海裡面有好幾百名游泳的共軍,連長叫我們各自就位找掩蔽的地方,不要讓海裡游泳的共軍看到,經過一段時間,等共軍進入有效射程之後,槍機就開始打,每輛車250發的彈帶全部打完後,游過來的共軍被全部殲滅,一個人都沒看到了,這是10月25日的大致情形。27號上午接到營長的指示,要我們跟第3連配合向古寧頭攻
擊,目的是收復古寧頭,把那邊的共軍消滅,結束這場戰役。我們準時到達之後,第1連在右,第3連在左,我們從懸崖右邊包圍過去,但看不到什麼敵人呀!就在這個時候,好玩的很,在前面兩天都沒有碰到的共軍火箭筒,今天倒是碰到了,是從古寧頭那邊發射過來,因為地形起伏,而且距離比較遠,所以我們根本就在它的射程範圍之外。它的是小型的,不是中型或大型的,如果是大型的話,我們就吃虧了。因此火箭筒的砲彈射擊到我們戰車前,因為持續性不夠,就搖搖晃晃地墜落,這時我們心裡可高興哩,因為這樣
子我們篤定安全,連長隨即下令全連集中火力以榴彈射擊,不到三分鐘,整個目標就被消滅,之後就再也看不到戰防武器了。
最自豪的事
跟從前的戰爭相比,古寧頭這一仗對我們裝甲部隊來說算是小兒科。但我們也抱著決心,就是退一步就沒有活的機會,所以這場仗不管怎麼犧牲、痛苦、煎熬都要堅持到底,一定要把敵人消滅掉。戰後胡璉將軍發給我們三十幾張作戰有功的獎狀,先總統
蔣公在39年也給我們陸海空的獎章,這是所有裝甲兵的榮耀。現在在臺灣,我們戰車營都秉持著裝甲兵的精神,互助、互愛、互信,同袍感情還是很好。